Saturday, November 1, 2025

達達的馬蹄

河輪停泊在尼羅河左岸的愛德符(Edfu)碼頭。兩千年前托勒密王朝治下的埃及人,下船登岸數步之遙即抵神廟,現代旅客則須越過兩千年的尼羅河淤積才能一睹這座保存完整的愛德符神廟。照顧無微不至的旅行社當然不會讓嬌客在烈陽下跋涉,於是他們安排了馬車往返。

二人座的馬車造型簡單,頗有古戰車餘韻。乘客手臂可套入座位側的皮套環,以免疾馳時被甩出。我們所乘編號337馬車,駕車的小夥子看來20歲不到,人比較活潑,喜歡超車,被他超越的老油條車夫們,仿佛不以爲意。馬車接駁的觀光流量頗可觀,廟前塵土輕揚吆喝聲不絕,比起剛才經過的市區(那厚重的尼羅河淤積上加增的一層人間表土),這類似驛站的熱鬧之感讓人覺得振奮些。

搭河輪的基本的套路是起床吃喝聊天,上岸接受太陽神的光照,從這個神廟逛到下個神廟;回船,或買買衣服或登上甲板吹晚風看落日,再吃喝聊天,跳個民族風的有氧舞蹈,然後睡覺。

正是這似乎無聊的重複行程,讓我們安心行走於古埃及的神聖空間,心無旁騖浸潤於雕塑壁畫之美。大河流淌,日昇日落,起於Philae, 經 Kom Ombo, Edfu, Valley of the Kings, 止於Luxor Karnak, 我看到柱飾與壁畫的色澤漸漸鮮明:先是砂石上鉛華磨滅的筆觸,繼以類似銅質的厚重浮雕,最後,在眾王之谷,我們走入坑道深入地下,稍稍悶熱的空氣中,三千多年前人類的高華儀式、服飾工藝、征戰勞役、欲念想望,絢麗熱鬧地演出。更有鳥獸蟲魚相生相剋,花果飲料烘托滋養 - 可見古早時候大河氾濫提供了多麼豐富的生態。

回程須依原號碼乘車。導遊反覆叮囑:「去程不可給小費,回程下車時才給 - 如果先給了小費,車夫揚長而去,你就無回頭車可坐了」。或許期待小費入袋在即,年輕的車夫回程時竟然揚起馬鞭,超車更猛了。

至於愛德符神廟,留到下一帖吧。托勒密王朝畫上句點之後,神廟宏偉的建築逐漸被大漠的沙大河的泥覆蓋,1860年才被法國人發現。長久無人知曉確是古蹟重生的先決條件,正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遺址也曾被淤泥妥妥保護了千年。淤泥阻絕了人爲的連續變異以及愚昧的摧殘,直到古蹟有一天像桃花源一樣豁然開朗在世人面前,以陌生的刻畫神秘的信息挑戰自大的當代人對文明的認知。「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是文藝復興的密碼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